连绵阴雨带旺抗潮经济 包邮区除湿商品销量暴增

在 " 泡雨 " 影响严重的江浙沪地区,除湿类相关商品的整体销售量同比增长 700%,其中除湿机和烘干机的线上销售量比去年同期分别增加了 215% 和 233%。

" 北上广不相信眼泪,江浙沪晒不干棉被 ",近一段时间来,连续的阴雨天气让我国南方地区几乎泡在雨水中度过。

图 /VCG

数据显示,自 2018 年 12 月以来,我国除华南沿海省份以外,长江以南大部分地区皆出现了一个月以上的持续性阴雨天气,个别地区贵州、湖南和浙江等地连续阴雨天数甚至达到了两个月。

南方连绵无期的阴雨天气,除了让阳光变得异常 " 抢手 " 之外,在生活消费领域中也拉动着部分产品与服务的火热,直接推动着 " 抗潮经济 " 的新消费趋向。

21 世纪经济研究院分析师通过 " 降雨与日照指数 "、" 抗潮消费指数 "、" 避雨旅游指数 " 等维度进行分析研究。我们认为," 抗潮经济 " 催生的消费新趋向虽具有季节影响的偶然性,但其背后则是对当前新经济业态下消费升级趋势的一次集中反映。

杭州 " 泡雨 " 天最多

经过 2 月 26 日短暂的停歇后,27 日起南方大部分地区又将迎来与阴雨相伴的日子。实际上,这一轮阴雨寡照的天气并不仅限于江浙沪 " 包邮区 ",南方多地皆在忍受着 " 泡雨 " 的煎熬。

据中央气象台统计,2018 年 12 月 1 日至 2019 年 2 月 25 日这 87 天时间内,江淮南部、江南及贵州、广西、福建等地区的降水日数普遍在 40 至 55 天,较常年与去年同期偏多了 10 天至 15 天时间。

其中降雨日数最多的是贵州、湖南、湖北、江西、浙江、安徽和江苏 7 个省,平均降水日数均为 1961 年以来的同期最多值。

2 月 26 日下午,浙江省应急管理厅发布了《关于做好持续性降雨防范工作的通知》指出,截至 2 月 23 日,浙江全省降雨量达到了 253 毫米,比常年同期显著偏多 80%。目前尚未进入汛期,但主要江河水位明显升高,部分站点水位超警戒。

从降雨量集中的中东部省会城市的降雨日数统计来看,在南京、合肥、武汉、长沙、南昌和杭州 6 个长江中下游的省会城市中,杭州以 65 天位居 " 泡雨 " 日数最多的城市,长沙与南昌分别以 63 天和 62 天紧列其后,而合肥以 38 天的降雨日数成为 " 泡雨 " 日数最少的城市。

长时间连绵不断的雨水天气,自然也让日照阳光成为这段时间内南方地区的无可争议的 " 奢饰品 "。

据中央气象台统计数据,自去年 12 月以来,6 个省会城市中,长沙的单日平均日照时间不足 1 个小时,仅有 0.8 个小时 / 天,87 天中的总日照时长也仅有 3 天。相较之下,南京的平均日照时长为 2.3 个小时,在 87 天里的总日照时长为 8.3 天位居日照时长榜首,成为 " 泡雨 " 的南方省会中最受太阳 " 青睐 " 的城市。

内裤市场 " 大战 "

几家欢喜几家愁,南方连续的阴雨天气在影响农业生产等领域的同时,也催生出了 " 抗潮经济 " 的一轮消费机遇期。

21 世纪经济研究院分析师注意到,近一段时间来,受阴雨寡照的天气影响严重的地区中,雨具、洗烘一体机、干衣机、内裤和袜子等生活消费品的线上消费数据正受其影响,迎来一波增长爆发期。

首先是出行必备的雨具销售大涨。淘宝数据显示,2 月 11 日至 17 日这一周中,浙江杭州的雨伞线上销售额比前一周高出了 5 倍,连同雨鞋、雨鞋套、雨衣在内的雨具,销售量环比皆高出了 4 倍。

与此同时,21 世纪经济研究院分析师梳理发现,在缺少足够光照的情况下,正常的晾干衣物需求无法得到满足,由此推动着近期各类烘干类家电及除湿用品的线上销售量整体 " 走红 "。

据京东大数据显示,今年 2 月 1 日至 24 日,在 " 泡雨 " 影响严重的江浙沪地区,除湿类相关商品的整体销售量同比增长 700%,其中除湿机和烘干机的线上销售量比去年同期分别增加了 215% 和 233%。

而在除湿家电悄然走红的同时,21 世纪经济研究院分析师还注意到,在对抗短期内无法晾干的内裤问题上,更是直接催生出 " 泡雨 " 区域内人们的新消费选择。

据京东大数据的统计显示,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 2 月 1 日至 24 日,平台上男士内裤的销量同比增长了 50%,而女性内裤的销量同比增长超过了 121%。

除此之外,在内裤材质上,由速干、抗菌材料制成的内裤正在成为 " 泡雨 " 区域内消费者的市场新宠。淘宝数据显示,2 月 13 日至 20 日的短短一周内,江浙沪地区的抗菌内裤成交增长了 5.45 倍,速干内裤更是成交增长了 9.04 倍。其中棉质内裤的销量增长了 4.9 倍,而莫代尔面料的内裤增长了 6 倍。

显然,在棉质内裤和莫代尔面料内裤的市场 " 大战 " 中,前者虽材质更好,但后者更加适合南方多地连续阴雨寡照的天气环境。从侧面说明,在连续阴雨的天气中," 抗潮产品 " 更加迎合市场的真切需求。

" 避雨旅游 " 火热

众所周知,天气也是外出旅游的重要决定因素之一,在南方连日阴雨的影响下,也让南方 " 泡雨 " 区域的旅游市场发生显著变化。

21 世纪经济研究院分析师注意到,江浙沪地区春节后出游 " 找太阳 " 的趋势凸显,前往热带地区旅游避雨在节后迎来一波热潮,甚至超过了春节黄金周期间。

根据携程数据显示,2019 年春节后半个月的时间内,南方受持续降雨影响的省市消费者前往海南三亚、东南亚等热带地区和国家的旅游人数整体增长了近一倍。

其中,今年节后前往三亚旅游的人数同比常年同期增长了 42%,甚至超过了 2018 年春节期间前往三亚旅游的人数;前往东南亚的游客同比常年同期则增长了 18%,其中柬埔寨和越南成为游客数量增长最快的目的地国家,同比增速均超过了 35%。

21 世纪经济研究院分析师认为,从往年数据来看,尽管三亚游在春节后会迎来一波降价期,成为吸引游客错峰游玩的重要推动力,但今年南方地区的持续降雨天气亦是推动节后三亚旅游人数暴涨的关键要素。

据携程在线和门店报名数据显示,近日连续阴雨的长江中下游城市成为 " 避雨旅游 " 的主要游客来源地。其中,在节后暴增的三亚游客中,来自上海、南京、杭州、武汉和长沙的游客增长均超过了 60%。

值得关注的是,春节后从杭州出发到三亚旅游的人数同比增长达到了 155%,与近期杭州 " 泡雨 " 天气日数最多的统计结果无不关系。

此外," 避雨旅游 " 的兴起还体现在周末周边游的快速升温上,一旦周末天气晴好,外出游玩享受阳光就成为不少家庭的重要选择。

据携程门票平台数据显示,在短暂放晴的 2 月 23 日、24 日两天周末时间里,各大处在 " 泡雨 " 区域内的城市户外景区迎来了一波游客潮,游客增速均超过了 100%。其中,武汉东湖梅园游客增长达到了 610%,武汉人在晴暖后出门赏花避雨的现象十分明显。

根据上述三个维度进行综合研判后得出结论,春节后长江中下游 " 避雨旅游 "、" 抗潮经济 " 的崛起与火热背后,一方面是天气影响造成的短期市场选择的结果,但另一方面亦是当前国内消费升级整体趋势的一次集中体现。值得思考的是,未来类似的消费现象崛起之后,如何更好地抓住并带动各细分消费领域的整体服务提升,这也是当前新经济发展态势下的新机遇。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